枣阳:教联体建设交出亮眼民生答卷

2023-11-13 15:38   枣阳市融媒体中心 杜军 任积超  

自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来,我市以群众反映强烈的“择校热、大班额”难题为破冰点,以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进教联体建设走深走实为契机,着力破解“择校热”、化解“大班额”,全面打造教育强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每天早上8:00,市民高冉冉都会准时把孩子送到市一实小教联体南园校区。高冉冉告诉记者,今年秋季她的小孩刚刚入学,开学前,她咨询过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

市民 高冉冉:当时划片在南园小学,我们全家都很焦虑。但是现在我们都很开心,因为这里有一样的老师、一样的课程、一样的管理,让我们很安心、很放心,真的是太好了。

让家长开心的正是今年枣阳市一实小和北城南园小学进行的教联体改革。

枣阳市一实小党总支副书记、校长李合胜:2023年之前,每逢暑期,教育局和学校的压力都很大,最多时班平达110多人,“大班额”一直困扰着学校发展。

然而,在教联体改革前,距市一实小不足1000米的北城南园小学,为“招不满学生”而发愁。新生不想来,老生想转走,两栋教学楼空着一大半。同时,人民路原市职教中心学校今年搬到了新校区,老校区面临闲置。如何统筹城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如何盘活闲置资源并发挥最大效益?我市因地制宜启动教联体建设,组建市一实小融合型教联体。2023年9月,形成了市一实小教联体小南街校区、人民路校区和南园校区“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

枣阳市一实小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付俊霞:前几年,学校教室不够用,班平学生多,1张2人课桌挤3名学生,影响了教学的正常开展,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今年秋季实施教联体建设后,班平52名学生,“择校热”大大降温,“大班额”彻底消除。

枣阳市一实小人民路校区六(7)班学生尤澜俊:以前,我们班上有100多名同学,上课时只能侧着身子,书写的姿势受到影响,课堂上的发言机会也不多。现在,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能关心到每位同学,我们非常舒心。

教联体成立后,师资在教联体内实现无障碍流动,对紧缺学科教师采取“大课表”、走班教学等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枣阳市一实小人民路校区教师孙国琴:以前班上学生多,作业批改量非常大。现在工作轻松多了,能够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上,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次数也多了,家校协同育人的合力明显增强,家长们更满意了。

枣阳市一实小教联体各成员校之间每周制发统一的工作安排表,做到办学理念互通、工作计划互通、重要活动互通,实现教育教学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枣阳市一实小党总支委员、副校长王辉:结合南园校区场地小、学生年龄小的“两小”特点,合理规划活动区域,打造班级活动特色,开展踢毽子、掷沙包、跳长绳等课间活动,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

枣阳市一实小教联体实行统一的运行机制,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同时,三个校区同步开展读书节、劳动节、艺术节、科技节、淘宝节等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枣阳市一实小党总支书记段仁华:在推进教联体建设中,三个校区内部管理共融共生、教师队伍共用共管、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后勤保障共促共进,凝心聚力、团结协作,真正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目前,我市已按融合型、共建型等不同形态,组建了市一实小、市三实小、市中兴学校、市四实小等教联体15所,参与学校达到43所,实现了资源优化、以强带弱、齐头并进、抱团发展的良好态势。

枣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可成:融合型教联体建设(工作)落地见效,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教联体42所,参与学校达到128所以上,覆盖面达到90%以上,让“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来源:云上枣阳  杜军 任积超

一审:张一豪

二审:伍生锋

三审:杨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