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崇善寺大悲殿

2021-09-10 09:44  

崇善寺大悲殿是山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悲殿中栩栩如生的明代塑像和琳琅满目的历代藏经都是我国佛教文化史上久负盛名的文化瑰宝。

大悲殿 图片来源: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融媒体中心

明代,汉人重新登上政治舞台,他们极力想把那些丢失了近一个世纪的唐宋风雅全部找回来。于是,大悲殿在柱网分布和外观设计上趋于“中规中矩”的宋制。大悲殿通高约20米,是山西太原现存最完整、最标准的明代木构建筑,开间七间,进深四间,采用重檐歇山顶的形式,规格较高。面阔七间的重檐歇山立面,除尽间窄小,其余开间均显开阔,木装修尚存《营造法式》中四直方格眼门的古朴做法。重檐正中间悬“大悲殿”檀底金字雕花边框竖向匾额,殿门正上方挂“琅函宝相”黑底金字横向匾额。

大悲殿斗拱 图片来源: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融媒体中心

在外檐斗拱的处理上更能体现出当时建筑风格的蜕变,同样是重檐歇山、面阔七间,同样为上檐七踩单翘重昂、下檐五踩重昂,与晋祠圣母殿相比,这里的斗拱摒弃的是力量之美,宣扬的是绮丽之美。大殿内部屋顶用了六字真言井口天花遮挡草架,且内外槽梁架与柱网的高低组合关系有两层布置,在增加了装饰效果的前提下巧妙地烘托出礼佛空间的层次感。

大悲殿大殿 图片来源: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融媒体中心

大殿内,佛像塑于月台之上,殿内尚有宽阔的供奉和诵经空间,在结构上属于金箱斗底槽,与五台山的唐代佛光寺如出一辙。

殿内中央神台上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千钵千手文殊和普贤三尊泥塑贴金菩萨立像,约在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至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塑造,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三尊立像均高八米左右,身姿秀美,面慈目善,给人可亲可敬的感觉。其雕塑风格基本继承了唐代饱满丰硕的风格,同时又具有纤细工丽的时代特色。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居中,左右两侧分别是等高的千钵千手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立像。这三尊佛像样式奇特,雕工细腻,实为我国雕塑艺术的珍品。

文殊菩萨立像 图片来源: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融媒体中心

文殊菩萨以智慧和能言善辩著称,故其名号为“大智菩萨”。塑于崇善寺大悲殿内的这尊文殊菩萨立像,只有三头六臂,之所以称千手千钵,是因为其身后的相轮是由一圈圈手臂组成,而每只手都托着一个金钵,每个金钵中都端坐着一尊雕刻精细的释迦佛。

普贤菩萨立像 图片来源: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融媒体中心

普贤菩萨同文殊菩萨一样,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右、左胁侍。文殊菩萨执掌佛的智慧宝藏,普贤菩萨推广佛的广大行愿。所谓文殊述德,普贤启行。通俗地讲,普贤菩萨是知行合一的菩萨,重在应用和实践。大悲殿里的普贤菩萨面慈目善、雍容华贵。

普贤菩萨右下方的韦驮立像是一件形神兼具的木雕珍品,大小与真人相仿,铠甲齐整,体稍前倾,眉宇、眼神和嘴角之间,流露出一种坚毅、英武的气质,此塑像已完全摆脱了宗教塑像的类型化束缚。

千手千眼观音立像 图片来源: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融媒体中心

在这三尊泥塑贴金菩萨立像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居中位置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左右各有20只手臂,每只手中各有一眼,40只手、40只眼分别乘以佛家的“二十五有”,就构成了千手千眼。这座佛像不仅是珍贵的宗教艺术品,也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值得一提的是,享誉海内外的舞剧《千手观音》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此。在创作《千手观音》过程中,山西籍导演张继刚多次到千年古刹——崇善寺采风,舞剧开场前那清静而悠远的一声声磬音正是取自大殿中的明代铁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