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九、十月持续的阴雨天气导致田间土壤偏湿,秋播延迟,立冬节气前后,我市抢抓关键窗口期,推行抗湿晚播技术精准应对,加快抢种抢播小麦,确保应种尽种、种满种足。

在我市小麦单产提升示范片太平镇李石村,随处可见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和田间作业的农业机械。为减少小麦后期的病虫害,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种植户普遍采用药剂拌种技术。

市农技推广中心农艺师郭贵东:我们可以选择有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成分的拌种剂进行拌种,在拌种时要严格按照拌种剂的标签,不要随意加大药量和水量,要拌均拌匀,拌种后晾干可以进行无人机飞播、机械调播和人工撒播。
以前,我市小麦药剂拌种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技术指导,播后容易出现苗弱、出苗不齐、易发生病虫害等情况。

太平镇种植户牛杨勤:今年在专家指导下,我们全部用药剂(对种子)拌种,心里踏实多了。
通过药剂拌种,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小麦苗期的多种病虫害,如蚜虫、纹枯病等,还能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提高小麦的抗逆性。除了药剂拌种,还广泛应用宽窄行播种技术。在种植户牛杨勤的示范田里,两台带有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的拖拉机后面带着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正按设定的路线进行着宽窄行播种作业。
市农技推广中心农艺师郭贵东:宽窄行播种有很多优势,宽行有利于通风透光,增强小麦的光合作用,促进植株健壮生长;窄行则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这种播种方式,有利于后期的田间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据了解,我市2025年计划播种小麦147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我市是全国全省有名的农业和产粮大县,是湖北省55个粮食主产县之一,全市粮食总产连续多年站稳24亿斤台阶,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