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升镇以野菊花产业为抓手,深耕“特色种植提效、产业链条延伸、就业岗位扩容、三产融合发展”四项行动,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工基地建设、家门口就业岗位开发,让“金色产业”成为带动村民增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致富引擎”。

11月3日,记者在刘升镇谢湾村和榆树村看到,漫山遍野的金黄色野菊花竞相绽放,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壮丽的画卷。村民操控着收割机在花丛中采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刘升镇辖区多丘陵地形,气候温润、土壤肥沃,适合野菊花生长,为野菊花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刘升镇党委副书记万里军:我们刘升镇从2023年开始种植野菊花,目前全镇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左右。我们刘升的野菊花,经过药效测量,蒙花苷含量非常高。目前我们和这个华润三九公司这个联合种植,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方式,这个花杆统一收购,每斤0.7元,每亩可带动农户增收3,500元,全镇有500户参与这个野菊花种植。

种植户郑道勇:我们这个野菊花,就说是鲜花,就是只是单纯的花,湿的大概能收400多公斤,如果说是晾晒干了之后,大概都是80公斤到100公斤左右吧。这以我们目前投资的一亩地投资,大概就是连地租所有的投资大概在1,400块钱左右,我们这个(花)收起来了,(一亩地)产值3,000块钱,基本上利润在1,500左右吧。如果是老百姓自己种的话呢,估计要比我们这个产量更高一点,因为他们管理到位些。
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就业。从外地来谢湾村流转1300多亩土地种植野菊花的郑道勇,深深感受到旺盛的“用工需求”。头茬栽苗、铺地膜、田间除草……每个种植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直接为当地村民打开了“家门口就业”的大门,让乡亲们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种植户郑道勇:因为我们面积有点大1,300亩,截至目前,我们在没采花之前,我的工人工资大概发放了38万多。这个采收这一块,因为现在我采用机器采收,人工大概一个是十来万块钱都差不多了,基本上一年都是四五十万的人工工资。
在距离谢湾村五公里外的刘升镇赵老湾村的野菊花加工基地,通过花杆分离、烘干、晾晒等工序,新鲜野菊花转变中药原材料。

刘升镇党委书记郭玉锋:下一步,我们将用两年的时间,打造一个集"育种、种植、深加工、研发、旅游"为一体的野菊花产业园,通过不断提升野菊花产业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创收增收。

